透鏡是根據(jù)光的折射規(guī)律制成的,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。透鏡可廣泛應用于安防、車載、數(shù)碼相機、激光、光學儀器等各個領域,隨著市場不斷的發(fā)展,透鏡技術也越來越應用廣泛。
照相機
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倒立實像的原理制成的。照相機的鏡頭應用了一個凸透鏡或透鏡組,來自物體的光線經(jīng)過照相機鏡頭后會在膠卷上形成一個倒立、縮小的實像,物體距離鏡頭越遠,所成的像越小,反之越大。膠卷上涂著一層感光物質,它在曝光后發(fā)生化學變化,物體的影像就被記錄在膠卷上,經(jīng)過顯影、定影后成為底片,再用底片洗印就得到像片。
照相機是攝取景物圖像的光學儀器,它的發(fā)明使攝影技術得到不斷發(fā)展,攝影可以幫助我們記錄下歷史的印跡、傳遞各種信息、進行藝術創(chuàng)作、給人以審美愉悅等等。隨著文明的演變和科學的進步,攝影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,小到拍攝旅游紀念照片,大到科學研究、航天飛行以及記錄人類無法達到的深海景像,都離不開照相技術。
投影儀
投影儀主要是利用凸透鏡能成放大、倒立實像的原理制成的。投影時,使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保持在1~2倍焦距之間,再通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,使向上射的光能夠在屏幕上成像,所成的像與投影片相比較是一個倒立、放大的實像。凸透鏡離投影片越近,所成的像越大,反之越小。投影時,要先將投影片放在載物臺上,然后調(diào)節(jié)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,同時注意調(diào)節(jié)平面鏡的角度,使像成在屏幕中間。
投影儀是能將一定大小的圖片放大并成像于屏幕上的光學儀器,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,例如多媒體教學及辦公設備,它給我們的教學和工作帶來很多方便。
放大鏡
放大鏡就是一個短焦距的凸透鏡,用放大鏡來成正立、放大的虛像。當物體距離凸透鏡小于1倍焦距時,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正立的、放大的虛像,像和物體在凸透鏡的同側,放大鏡距離物體越近,得到的像就越小,反之越大。
放大鏡是用來觀察細小物體的光學儀器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,例如人們常用它來閱讀比較細小的字體;用它來看復雜的地圖;刑偵破案、珠寶鑒定也常常要用到放大鏡。
顯微鏡
顯微鏡利用兩個透鏡放大作用組合制成,兩端各有一組透鏡,靠近眼睛的叫目鏡,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物鏡。物體放在物鏡的1~2倍焦距之間,由物鏡成倒立、放大的實像,這個像在目鏡的焦點之內(nèi),再由目鏡成正立、放大的虛像,經(jīng)過兩次放大就能清楚地看到很微小的物體。
顯微鏡主要用來觀察非常細微的物體或物體的細微部分。有了顯微鏡,人們不僅能看到小小微生物的尊容,而且細胞、分子乃至原子結構也十分清楚。它在生物學、化學、物理學、醫(yī)學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,是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。
顯微鏡、望遠鏡
望遠鏡也是由物鏡和目鏡兩個透鏡組構成的,它的物鏡焦距比較長,目鏡焦距比較短,這是和顯微鏡不同的地方。望遠鏡的物鏡一般總是凸透鏡,而目鏡卻既可以是凸透鏡,又可以是凹透鏡。物鏡和目鏡同是凸透鏡的望遠鏡叫開普勒望遠鏡,是天文學家開普勒在1611年發(fā)明的;物鏡是凸透鏡,目鏡是凹透鏡的望遠鏡叫伽利略望遠鏡,是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9明的。
望遠鏡是用于觀察遠而大的物體的光學儀器,它延伸了人類的視角,使人們能夠觀察到憑肉眼無法見到的景象,望遠鏡主要用于天文、軍事、航海等領域。
眼鏡
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無限遠,近點大約在10厘米處。
近視眼的遠點為有限距離,近點也比正常眼近,所以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,看不清遠處的物體。近視眼的矯正方法,就是佩帶凹透鏡制成的近視眼鏡,使入射的平行光經(jīng)凹透鏡發(fā)散后再射入眼睛,會聚點就能夠移到視網(wǎng)膜上。
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,看不清近處的物體,也稱老花眼。遠視眼的矯正方法,就是佩帶凸透鏡制成的遠視眼鏡,使入射的平行光經(jīng)凸透鏡折射后再射入眼睛,會聚點就能夠移到視網(wǎng)膜上。
眼鏡是用于矯正視力的光學儀器,它的發(fā)明給視力有缺陷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上帶來了方便。
總之,透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。隨著光學技術與其他高新技術的結合,透鏡在人們的生產(chǎn)、生活及科學研究各個領域正在發(fā)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和影響,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精彩和便利。
(來源:網(wǎng)站,版權歸原作者)